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综合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
一、主体不适格
原告主体不适格:
原告需具备诉讼权利能力且与案件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非法律关系主体(如单位未依法授权的代理人)通常被排除在外。
被告主体不适格:
被告必须是争议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方,若被告不存在或与争议无关,法院应驳回起诉。
二、被告不明确
原告需在起诉状中明确被告身份,若未指定或无法确认,诉讼无法进行。
三、缺乏具体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起诉必须包含明确的请求保护内容、事实依据及法律依据,否则视为不符合起诉条件。
四、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
民事纠纷范畴外:
如刑事犯罪、劳动争议(需先仲裁)、行政争议等,应移送公安机关或仲裁机构处理。
特定行政案件前置程序未完成:
如劳动争议需先经仲裁前置程序。
五、存在仲裁协议或需劳动仲裁前置
双方若有书面仲裁协议,或争议属于劳动仲裁前置范围(如劳动争议),法院应驳回起诉。
六、重复起诉或不符合再审条件
重复起诉: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且未提供新证据或理由。
不符合再审条件:如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后6个月内无新情况、新理由起诉。
七、其他情形
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羁束:
如合同已被法院生效判决确认,不得再行起诉。
未依法履行前置程序:
如劳动争议未先仲裁、行政争议未先复议。
特别说明:裁定驳回起诉属于程序性处理,不影响案件的实体审理。当事人可对裁定上诉或另行起诉。若法院在受理后发现案件不属于民事诉讼范围,通常会裁定不予受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