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意图
合同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从签订合同开始就没有履行的真实意图,纯粹以骗取财物为目标。
合同纠纷:当事人具有履行合同的真实意愿,争议源于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偏差或客观条件变化。
二、行为性质
合同诈骗: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如伪造资质、夸大履约能力、提供虚假担保等。
合同纠纷:可能伴随轻微欺骗(如夸大条件),但无非法占有目的,通常因客观原因导致履约困难。
三、法律后果
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刑事处罚,并需返还诈骗所得。
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违约方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继续履行)。
四、履行能力与态度
合同诈骗: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履行后逃逸或拒绝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纠纷:部分具备履约能力,但因资金、政策等客观原因无法完全履行,通常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五、区分标准
履约能力:
合同诈骗者签订合同时无实际履约能力,而合同纠纷者可能因暂时困难无法履行。
欺骗行为:
合同诈骗贯穿签订、履行全过程,合同纠纷中欺骗行为较少或仅涉及合同条款。
事后态度:
合同诈骗者违约后逃逸或拒绝赔偿,合同纠纷者会尽力弥补损失。
典型案例参考
合同诈骗:某个体商贩以虚假公司资质签订合同,收到货款后逃逸,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纠纷:两公司因货款支付条款争议诉讼,因一方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履行,属于民事纠纷。
综上,区分两者需结合主观意图、行为表现、法律后果及履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必要时可参考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