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是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移行为的重要法规,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适用范围与主体
适用主体 适用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之间的国有产权无偿转移。
国有独资公司可作为划入或划出方,但需符合《公司法》规定。
不适用情形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划转需通过证券市场交易,不适用本办法。
二、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服务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需划转双方协商同意。 被划转产权权属必须明确。 三、核心程序(八步框架) 评估划转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潜在影响。 制定具体的划转方案,包括股权比例、划转方式等。 划出方需经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通过。 签订书面划转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更新企业工商信息。 完成划转涉及的财务清算工作。 部分情形需报国资监管机构审批。 办理税务、工商等后续手续。 四、特殊规定 国有全资企业间划转政策导向性:
协商一致:
权属清晰:
可行性研究:
方案设计:
内部决策:
协议签订:
权属变更登记:
资金清算:
监管审批:
后续管理:
划转限制:涉及上市公司股权、重大资产或人员变动的,需通过公开市场交易。
五、争议解决
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解决争议,但需符合《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六、政策依据与修订
该办法是国务院国资委于1999年发布的第一人称文件,后续通过2009年、2014年等文件进行修订,形成体系化法规框架。
以上内容综合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及其相关指引、通知等文件的核心条款,为实际操作提供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