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行车安全常识包括以下几点:
安全行车一般性常识
开车前检查车辆,特别是车辆的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
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
注意水温表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尤其是在载重或山区道路行车时。如果温度过高,应及时选择阴凉处停车降温,并检查发动机冷却系统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
注意观察轮胎温度
夏季行车不宜时间过长,应每隔2小时或行驶一段路程后,进行适当停车休息的同时检查轮胎温度。轮胎气压过高时有爆胎的危险,应用自然降温、降压的方法处理,不可用放气或泼冷水方法。
避免疲劳驾驶
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高环境下驾驶车辆,驾驶人容易疲劳。应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
夏季酒后驾驶危害更大
酒后驾驶在夏季危害更大,应避免酒后驾车。
提前检查车况
随着气温及路面温度升高,长时间行驶可能导致胎压上升,引发爆胎。出车前应检查车胎及胎压,做好车辆检查工作。
防止车辆自燃和爆胎
长时间高速行驶可能导致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热量,引发爆胎。应注意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轮胎。
注意行车中的其他安全事项
规范使用安全带,避免超速行驶,保持车距,注意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提防其突然横穿道路。
防止电瓶亏水
夏季气温高,蓄电池电解液中的水分蒸发量加大,应及时检查并添加蒸馏水,保证通风孔畅通。
防燃油气阻
温度越高,燃油蒸发越快,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气阻。应注意检查油路系统,确保燃油系统正常。
通过遵循以上安全常识,可以有效降低夏季行车中的风险,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