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销执照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违法企业作出的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的行政处罚。以下是关键信息总结:
一、吊销执照的适用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吊销执照的情形包括:
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事实 (如欺诈手段取得公司登记);长期未开业或自行停业
(如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连续6个月停业,但依法办理歇业的除外);
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其他严重违法行为(如经营异常名录长期未改正、无法联系等)。
二、法律后果
经营资格丧失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企业失去合法经营资格,需通过清算程序终止经营。
信用与责任限制
-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记录吊销信息,影响信用评级和后续经济活动(如贷款、招投标);
- 法定代表人可能被列入工商黑名单,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公司高管。
清算与注销程序
吊销后需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并办理注销登记后,企业法人资格终止。
三、与注销营业执照的区别
吊销: 因违法而强制终止经营资格,需清算后注销; 注销
四、后续影响
企业身份终止:工商系统登记状态变更为“吊销”,相关经营许可失效;
责任追溯:需承担未清偿债务等法律责任,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吊销执照是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企业需依法清算并承担相应后果。若需恢复经营,需通过正常注册程序重新取得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