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以下是其生平的详细梳理:
一、早年生活与才华展现
出生与迁徙 -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少年时期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天赋,15岁已能撰写诗赋并得到社会名流推崇。
教育与兴趣
- 幼年随父学习《六甲》等启蒙读物,15岁开始游历四方,结交文人雅士,同时练习剑术,行侠仗义。
二、青年游学与长安求仕
漫游与创作
- 24岁离开故乡,途径成都、峨眉山等地,创作《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等名诗。26岁在扬州病倒后,写下《静夜思》,成为传诵千古的佳作。
供奉翰林
- 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推荐入京供奉翰林,受唐玄宗宠幸。但因权贵谗言,于天宝三、四年(744/745年)被排挤出京,后获赐金放还。
三、中年漂泊与政治挫折
安史之乱与流放
-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因参与永王东巡被判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后,继续游历至当涂县令李阳冰家,761年病逝于当涂。
思想转变与后期创作
- 流放期间,李白思想逐渐转向对权贵的批判与对自由的向往,创作《蜀道难》《将进酒》等作品,表达济世情怀。
四、诗歌成就与影响
风格特点: 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俊逸,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体裁创新
历史地位:与杜甫并称“李杜”,开创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新纪元。
五、人物关系与身后事
婚姻与社交:结交宰相许圉师孙女、宗楚客之孙,与贺知章、杜甫等文人交游甚密。
墓葬与纪念: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与精神自由,其诗歌既抒发个人抱负,又反映时代风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