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1904年-2007年5月25日),男,汉族,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他的一生经历惊心动魄,参加过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等多场著名战役,并因英勇善战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
孙元良早年在私塾读书后考入南京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成绩优异,尤其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曾计划成为一位文学青年。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多个重要职务。在北伐战争中,他因临阵撤退而备受争议,但同时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宠信和提拔。
孙元良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如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率部在庙行一线顶住日军攻击,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坚守闸北阵地76天。1944年,他率29军在独山阻挡日军,使这里成为日军侵华的终点站。1949年后,他前往中国台湾,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2007年,孙元良在中国台北去世,终年103岁。
孙元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既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也因其独特的“逃跑”本领和“好色”的标签而备受争议。在私塾读书后考入南京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成绩非常好,尤其对古典文学兴趣浓厚。他计划成为一位文学青年。孙元良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在北伐战争的时候,自然也被重用,成为了北伐军中的一名团长。不过,孙元良在北伐战争中,就已经开始有了逃跑的先例。他虽然在东征的时候,表现的很好,在打击陈炯明的时候,也是尽心尽力积功升为了团长,但是在第二年的北伐战争中,他却违抗了上级的命令,带着自己整团的战士,匆忙撤退贻误战机。后来,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孙元良也逐渐的成为了老蒋手下的得力干将,他不仅不断的升迁,更因为他的黄埔一期生身份,使得自己在国民党军中,有着不错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