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海基线是沿海国家用于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作用:
一、基本定义
领海基线是确定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范围的基准线,用于划分国家海洋权益边界。其本质是沿海国主权在海洋中的延伸,与陆地边界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二、分类与划定方法
正常基线(自然基线) 以沿岸低潮线(即落潮时海水最低点连线)为基准,适用于海岸线平直或变化不大的区域。
直线基线
在海岸线曲折、存在多个岛屿或暗礁的情况下,选择海岸或岛屿上的适当点,通过直线连接划定基线。我国黄岩岛的领海基线即采用此方法。
混合基线
部分区域采用正常基线,部分采用直线基线,适用于复杂海岸地形。
三、法律地位与作用
内水与领海的分界: 基线向陆地一侧为内水(如河流、湖泊),向外延伸12海里为领海。 海洋权益保障
主权宣示功能:通过公开宣布领海基线,强化国家在海洋领域的主权立场。
四、实际意义
以黄岩岛为例,2024年11月我国宣布的领海基线将12海里领海范围正式纳入版图,标志着南海主权权益的进一步巩固。这一举措不仅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主权信号。
综上,领海基线是海洋法体系中的基础性要素,既是国家主权的法律载体,也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