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施工缝处理方法

59

施工缝处理是建筑工程中确保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其方法需根据施工缝的类型、位置及环境条件综合选择。以下是主要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施工缝处理方法

清理与湿润

- 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浮浆、松散石子、锈迹等杂物;

- 用清水冲洗表面,保持湿润状态,避免新旧混凝土粘结不牢。

凿毛处理

- 用凿子将旧混凝土表面凿毛20-30mm,破坏水泥砂浆薄膜和部分粗骨料,增强新旧混凝土结合力。

铺设水泥砂浆

- 水平施工缝:铺1-1.5cm厚水泥砂浆,梁、板交接处宜增加至2-3cm;

- 竖直施工缝:可采用干捻水泥砂浆或膨胀混凝土填充。

振捣与养护

- 用振捣工具(如铁抹子)将新混凝土振捣密实,确保与旧混凝土结合;

- 养护期间保持湿润,避免裂缝产生(初凝后终凝前二次振捣效果更佳)。

附加措施

- 预埋钢筋带:在施工缝处预埋钢筋网片或钢筋骨架,增强连接强度;

- 膨胀混凝土填充:适用于复杂结构,可提高整体性和耐久性;

- 环境控制:高温季节缩短养护时间,低温季节延长至18-24小时。

二、注意事项

施工缝位置选择

- 柱、梁、板交接处宜留置,避免结构受力集中;

- 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下20-30mm处。

施工规范

- 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需等待抗压强度≥1.1MPa;

- 水泥砂浆厚度需符合设计要求,水平缝10-15mm,竖向缝10cm以上。

质量检查

- 填缝材料需饱满均匀,无空鼓、开裂现象;

- 进行水压试验,确保施工缝不渗水。

通过规范处理施工缝,可有效避免结构薄弱环节,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实际工程中需结合现场条件灵活调整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