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汉语成语,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反复阅读达到深入理解。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大量阅读,书中的意义会自然显现,强调熟读的重要性。
二、出处与原文
该句出自 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原文为:“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
三、核心思想
熟读的重要性
通过反复诵读,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逐渐把握深层含义,避免仅停留在表面。
反对死记硬背
该句反对机械记忆,强调通过实践和思考实现知识内化。
四、相关解读
“百”的寓意
“百”并非实指100遍,而是强调“多”的概念,即通过多次阅读积累理解。
扩展应用
该原则不仅适用于经典文献,也适用于现代学习场景,如苏东坡《题西林壁》中提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需反复体验。
五、历史影响
朱熹在《读书要三到》中引用此句,并解释为“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进一步阐释了熟读的价值。历代学者亦以此为训,强调阅读体验的主动性。
综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是学习方法的经典总结,更蕴含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至今仍对教育理念有重要启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