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5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作于公元753年,即唐玄宗天宝十二载。这首诗是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后所写,表达了他对好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和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杨花飘落殆尽,杜鹃鸟(子规)哀鸣,营造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对友人离去的悲痛。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则具体指出了王昌龄被贬谪的目的地及其路途的艰险。龙标当时属黔阳县,五溪指的是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这一带在唐代被视为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通过这一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也凸显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无情。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诗人寄情于景的名句。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之心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他的思念随王昌龄直到夜郎之西。这里,明月被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成为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体现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之人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感情分量沉重。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李白不仅传达了对朋友遭遇不幸的惋惜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之人的关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的佳作,也具有社会和历史的意义,反映了唐代文人在动荡时局下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