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语系(Altaic languages),别译阿勒泰语系,是 语言学家按照语言系属分类(谱系分类法)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它包括60多种语言,说该语系语言的人口约为2.5亿以上。阿尔泰语系主要集中于中亚、西亚、北亚、东亚北部和欧洲的湿润和半湿润寒温带针叶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该语系主要由各个时期温带森林草原地带的游牧、半游牧半农耕、半渔猎民族的带来的语言和当地语言互相融合形成。阿尔泰语系包括蒙古语族、突厥语族、通古斯语族3个语族。
阿尔泰语系的主要分布区域
阿尔泰语系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
中亚
西亚
东亚北部
欧洲东部的一些国家
阿尔泰语系的主要语言
阿尔泰语系包括以下主要语言:
蒙古语
布里亚特语
卡尔梅克语
达斡尔语
满语
锡伯语
赫哲语
鄂温克语
鄂伦春语
东乡语
裕固语
土族语
土克曼语
阿塞拜疆语
乌兹别克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
吉尔吉斯语
塔塔尔语
莫戈勒语
阿尔泰语系的历史与争议
阿尔泰语系最早由芬兰学者马蒂亚斯·卡斯特伦提出,取名自西西伯利亚平原之南的阿尔泰山脉。在20世纪60年代,语言学术界内因其各语族之间缺乏同源词,普遍开始否定“阿尔泰语系”一说,认为这些语言是互相接触而非同源的。现在,阿尔泰语系通常分为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
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特点
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语音方面:各语言都有元音和谐律,构拟的各语族共同语和原始阿尔泰语也有元音和谐律,即元音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类。在辅音上,大多数语言都有16个辅音。
构词法和形态学:各语言都是粘着语,在构词法和形态学上有很大的共同性。以在词根之后加构词附加成分为派生新词的主要手段,以在词干之后加语法粘附成分为形态变化的主要手段。
语法成分:名词各格(属格、宾格、与格、位格、离格)的粘附成分彼此相似。动词的式和时体系统所使用的粘附成分在各语言中也互相对应。
词汇:三个语族有共同的常用词,而且引人注目地拥有共同的第一、二人称单、复数的人称代词。三个语族之间词汇的差异性主要在于各有一套数词。
尽管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在语法和词汇上有相同之处,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些相似性是人口迁徙和语言借代的结果,而非源自同一个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