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智谋故事,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简练概括:
一、背景与起因
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故意提出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难题,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识破此计,却从容应对,答应接受挑战。
二、准备与实施
材料准备:
诸葛亮秘密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每船配备三十名军士、青布幔子及千余个草把子,伪装成战船。2. 行动时机: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趁着大雾弥漫,命船队向曹军水寨进发。3. 策略执行:
- 船队以“一字摆开”的阵型靠近曹营,军士擂鼓呐喊伪装进攻。 - 曹操因雾大疑有敌军,命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机调整船向,两次“掉头”受箭,最终草把子上插满箭矢。
三、结果与影响
诸葛亮仅用三天便完成十万支箭的“借取”,船队安全返回。周瑜见状自叹不如,诸葛亮借此进一步巩固了在东吴的威望。 四、核心智慧
心理博弈:通过立军令状和伪装,将周瑜的陷害转化为自我挑战。- 环境利用:善用大雾天气和曹操多疑性格,化险为夷。- 策略灵活性:根据战场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展现卓越指挥能力。此故事体现了诸葛亮超凡的智谋与胆识,成为《三国演义》中“智者形象”的经典范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