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心理发展观是幼儿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存在两个“胚胎期”:
生理胚胎期:
指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通过生理发育形成基础能力;
心理胚胎期:
与生理发育同步,通过吸收外界刺激形成心理结构,此阶段儿童通过自我探索实现心理成长。
二、吸收力(心智吸收期)
婴幼儿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心理,能够无意识地吸收环境中的有益刺激,如语言、秩序等。这种能力使儿童在特定阶段自动成长,无需外部强制教育。
三、敏感期理论
儿童发展分阶段经历不同敏感期,如语言敏感期(2-6岁)、秩序敏感期等。每个阶段对特定刺激高度敏感,若在此阶段给予适当引导,可促进能力发展;反之则可能错过最佳学习窗口。
四、阶段性发展特征
0-6岁:
个性形成关键期,通过自我探索建立基本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
6-12岁:
进入学习阶段,逐渐掌握学术知识与艺术技能;
12-18岁:
形成独立人格,开始主动探索社会与自我实现。
蒙台梭利强调,教育应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避免用成人标准强制儿童,而是通过提供适宜环境与材料,支持儿童在敏感期内自主探索与成长。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