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存在不同说法,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主要创作背景
作者经历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张九龄,其创作背景与个人仕途密切相关。张九龄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宰相,但因遭奸相李林甫的诽谤排挤,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贬为荆州长史。
创作时间
诗题“望月怀远”中的“望月”指明月,而“怀远”则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结合张九龄被贬后的境遇,该诗应作于他被贬荆州期间,具体时间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之后。
二、其他说法与争议
另一次被贬经历
张九龄曾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再次被贬为洪州司马,有观点认为《望月怀远》可能作于此时,但此说法缺乏直接证据支持。
文学背景
该诗与张九龄同时期的《感遇十二首》同属“开元诗派”,均反映了他对政治失意后的感慨,但《望月怀远》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三、总结
综合权威资料,《望月怀远》最可靠的创作背景是张九龄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贬荆州长史后,借明月抒发对远方亲情的思念。其艺术特色在于以自然景物(明月)引发人类共通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