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给张九龄的诗是《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一、创作背景
时间与原因 该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是杜甫为悼念张九龄而作。张九龄在737年(开元十五年)罢相后,杜甫尚未成年(时年24岁),两人并未有直接交往,但杜甫自幼仰慕张九龄的才华与政治抱负。
杜甫的遗憾
杜甫晚年追忆时仍感未能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是人生一大憾事,此诗即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深切哀悼与对其政治理想未竟的惋惜。
二、诗文内容与赏析
原文与注释
《八哀诗》共八首,此为第一首,原文如下:
```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矢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
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
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
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
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
注释中提到“哀相国者,哀其志存王室,明皇始终不能信用”,指张九龄辅佐武则天时期正直敢言却遭排挤的遭遇。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 以兰叶自比,表达虽遭冷落仍坚守高洁品格的情怀。 - 结构布局
- 历史反思:通过“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等句,隐喻君子在乱世中的坚守与对清明上河图般盛世的向往。
三、历史地位
杜甫的创作动机:此诗不仅是悼亡之作,更蕴含对唐代政治生态的批判,体现了杜甫“诗史”的特点。
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的文学成就(如《感遇》系列)与政治理想,成为杜甫等后世文人的重要精神资源。
综上,杜甫的《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是唐代文学中兼具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的杰作,展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