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慈的古诗,可综合不同时期作品进行归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仁爱待民类
1.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对天下贫寒之人的关怀。
2. 王冕《墨萱图·其母》:“吾闻乌鸦反哺时,仁心如此,不愧神灵。”以乌鸦反哺比喻仁爱之心。
3. 陆游《钗头凤·世情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虽含悲怆,但也隐含对善良之人的同情。
二、仁慈宽厚类
1.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体现仁者胸怀宽广的品格。
2. 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描绘理想社会中的仁爱氛围。
3.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对民众疾苦的仁爱关怀。
三、仁德教化类
1. 孟子《尽心章句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倡导仁德与济世情怀。
2. 荀子《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强调仁义的重要性。
3. 《孟子·离娄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阐述仁爱的互惠性。
四、慈善行为类
1. 陶渊明《入如来禅》:“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赞颂佛教慈悲精神。
2. 陈子昂《感遇》:“济世在元元,圣人不利己。”体现济世情怀。
3. 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虽为咏物诗,但隐含坚韧仁爱的品格。
注:部分诗句存在多义性,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主要表达离别之情,但“远芳侵古道”等句亦被引申为对仁爱的赞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