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寂”和“寥”两个字组成,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义 - 寂:
表示安静、冷清,如“静寂”“寂寥”
- 寥:本义为稀少(如“寥寥无几”),引申为空旷、寂静(如“寥廓”)
- 组合含义: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寂静与空旷,常带有孤独感
近义词 - 寂静无声、空无一人、冷冷清清、荒无人烟
二、用法与出处
作谓语或定语
- 例句:
- 他独自在空旷的草原上漫步,感受着寂寥
- 山谷中寂寥无人,唯有鸟鸣相伴
- 例句(古诗):柳宗元《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文学与修辞
- 常与“明月孤云”“晨钟暮鼓”等意象结合使用,营造超凡脱俗的意境
- 在现代文学中,也用于表达孤独心境,如:“雨夜的街道寂寥无人,只有路灯与雨滴作伴”
三、结构解析
形声字特性: “寂”从广字头(表示房屋),表示与居住相关的安静;“寥”从“一”(象征空旷),强调空间上的寂寥感 词性演变
在成语中多作谓语或定语,如“寂寥无人”“寂寥落落”,较少作状语
四、相关近义词辨析
寂静:侧重环境安静,如“教室里寂静无声”
空虚:强调内心感受,如“他的眼神中透出空虚”
冷清:多用于描述场所人烟稀少,如“这条老街冷清异常”
综上,“寂寥”通过“寂”与“寥”的叠加,形成对环境与心境双重寂寥的表达,既包含客观环境的空旷,也隐含主观情感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