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中提到的古代年龄称谓,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年龄称谓
而立:
指30岁,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意为确立人生目标与立场。
不惑:
指40岁,同样出自《论语》"四十而不惑",表示对事物有明确判断。
知天命:
指50岁,源自"五十而知天命",体现对生命规律的认知。
二、其他相关称谓
弱冠:20岁,男子成年礼,出自"二十弱冠"。
束发:15岁,男子开始读书,对应"十五而志于学"。
花甲:60岁,因天干地支六十年一循环,出自"六十而耳顺"。
古稀:70岁,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出处。
耄耋:80-90岁,形容高龄老人。
三、补充说明
总角:8/9岁至13/14岁,幼年时期,出自《诗经》。
垂髫:3-7岁,儿童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使用。
豆蔻:女子13-14岁,杜牧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些称谓均源自《论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哲学思考,至今仍被文化传承。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