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项目尽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核心领域,需结合行业特性和项目需求综合评估:
一、企业资质与背景调查
基础资质 核查核心企业(买方)和融资企业(卖方)是否具备有效行业许可证、ISO质量/安全认证,股权结构是否清晰(如是否穿透至实际控制人),以及是否存在关联企业利益输送风险。
法律与合规
审查重大诉讼、环保违规记录,确认是否通过RoHS、SA8000等社会责任认证,税务合规性及合同条款(如违约赔偿、知识产权归属)。
二、财务健康与运营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
分析近三年财务报表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需低于行业警戒线,如6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异常)等。
运营能力
评估供应商准时交货率(≥95%)、紧急订单响应时效(≤48小时)、多区域生产基地或备用产能等。
成本与库存管理
审查库存周转率是否与业务规模匹配,是否存在长期滞销品,采购成本控制机制是否健全。
三、供应链协同与风险控制
协同机制
考察供应商管理、仓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是否实现ERP系统对接及数据共享,是否制定联合应急预案(如自然灾害、物流中断)。
合规与可持续性
确认是否通过ISO 14001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税务合规性(如增值税进销项匹配)。
四、技术与创新能力评估
技术应用
审查是否采用AI技术优化需求预测、区块链技术实现物流溯源等。
产品与创新
评估产品技术含量、售后服务保障,是否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以维持竞争力。
五、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市场与政策风险
分析行业生命周期、竞争格局、政策法规变化对业务的影响。
管理风险
调查管理团队经验、历史经营记录,评估潜在管理风险(如核心人员流失)。
资金与退出机制
审查投资金额、持股比例、对赌条款,了解已退出项目清算情况、利润分配政策。
六、其他关键环节
合同条款: 核心合同是否包含违约赔偿、优先受偿权等条款。 历史数据验证
尽调过程中需结合行业特性(如制造业需侧重交付能力,零售业需关注库存管理)和项目规模,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形成全面的风险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