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对“坏女人”的称呼,综合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动物比喻的称谓
母大虫 源自《水浒传》中顾大嫂的绰号,因其凶悍霸道,连朝廷武将都不敢招惹,故称“母老虎”。此称后演变为对凶恶女性的代名词。
母夜叉
指孙二娘,以残暴手段行凶,连遗体都不肯放过。其绰号因残忍程度超越“母大虫”而得名,成为恶毒女性的典型象征。
二、直接描述性格的贬称
泼恶妇
元杨显之《潇湘雨》中称凶悍妇女为“泼妇”,现多用于形容不讲理、凶悍的女性。
悍妇/妒妇
悍妇: 强调性格刚烈、行为粗暴,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某些描写。 妒妇
三、其他特殊称谓
花花太岁 高衙内(高俅干儿子)的绰号,后泛指仗势欺人的纨绔子弟,虽为男性称呼,但常与女性恶行关联。
不贞洁女子
吕坤《闺戒》中细分三十七类妇女,其中“淫滥妇”指不守妇道的女性。
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案例
《水浒传》
顾大嫂(母大虫):因打死恶霸丈夫而得名;
孙二娘(母夜叉):以残暴手段经营黑店,以人皮验骨闻名。
《红楼梦》:
王熙凤:虽未直接使用上述称谓,但其权谋手段常被后世视为“悍妇”典型。
总结
古代对坏女人的称呼多与动物特性或负面行为结合,如“母大虫”“母夜叉”以凶猛比喻其残暴,“泼妇”“妒妇”则直接描述性格特征。这些称谓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行为的道德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