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的谐音歇后语故事,综合多个来源整理如下:
一、人物谐音歇后语
张飞妈妈姓吴:
指张飞的母亲姓吴,谐音“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
形容张飞虽粗犷但细心,谐音“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
比喻人因粗心大意而目瞪口呆,谐音“大眼瞪小眼”
貂蝉唱歌:
形容歌声动听,谐音“有声有色”
关云长刮骨疗毒:
比喻做事果断无畏,谐音“全无痛苦之事”
关羽三上卧龙岗:
比喻诚心诚意邀请贤才,谐音“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
暗含凶险预兆,谐音“不怀好意”
曹操杀华佗:
比喻讳疾忌医,谐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事件谐音歇后语
草船借箭:
形容巧妙运用智谋,谐音“神机妙算”
空城计:
比喻虚张声势,谐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七擒孟获:
体现擒贼先擒王策略,谐音“擒贼擒王”
六出祁山:
形容北伐功绩,谐音“六六大顺”
三、经典桥段改编
周瑜打黄盖:
原为苦肉计,谐音“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刮骨疗毒:
形容坚韧毅力,谐音“若无其事”
三顾茅庐:
体现求贤若渴,谐音“一诺千金”
注:部分歇后语存在多义性,如“诸葛亮弹琴”谐音“计上心来”,“司马夸诸葛”谐音“甘拜下风”等,均源自《三国演义》经典情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