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觥”是四个与饮酒相关的古代器物名称,分别指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酒器,常在宴饮场合共同出现。具体解释如下:
一、各字含义与特点
觞(shāng) - 形如小舟,底部有圈足,可推着在酒桌上移动,是古代“行觞”游戏的道具。
- 《左传》记载:“觥以象角,觚以象毛,殷人尚质”,说明其造型与动物特征相关。
觥(gōng)
- 多为青铜制成,形状多样,包括牛角形、兽形(如虎、羊)等,带有小勺或圈足。
- 《左传》中“觥以象角”指其造型模仿牛角,象征力量与尊贵。
觚(gū)
- 喇叭形高脚杯,底座稳固,杯身修长,常用于盛酒或作为礼器。
- 篆文“觚”的“瓜”旁象征天地八方,孔子曾感叹“觚不觚,觚哉!”,指其方正的器形。
斛(hú)
- 量器单位,古代一斛约合10斗,用于测量酒量或容量。
二、组合含义与文化背景
“觥觥觚斛”常出现在描述宴饮场景的文献中,如《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的成语即源于此,形容宾客举杯畅饮的热闹场面。这些器物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承载着礼仪、文化象征与哲学思想:
礼仪象征: 觥、觥的器形与动物特征关联,体现“尚质”(追求质朴自然)的殷商文化。 哲学隐喻
三、相关成语与文化引用
“觥筹交错”:源自《左传》,现多用于形容宴饮欢聚的场景。
“觥以象角,觚以象毛”:殷商时期酒器造型的文化符号。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特征,展现了“觚觥”作为中国古代酒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