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档期是电影营销和放映安排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从发行方、院线到电影院的时间安排,同时也关乎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市场需求的匹配。
电影档期的定义
从行业角度看:档期是发行方、院线和电影院根据影片的上映日到下档日的时间间隔来安排的。
从观众角度看:档期指市场上某类潜在观众有暇时间并且愿意集中看到某种类型影片的时间段。
电影档期的意义
档期是电影营销整体的一部分,在电影摄制前期就开始筹划。
档期的出现及针对不同档期的市场营销策略,是电影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档期是影响票房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到电影营销者的重视。
电影档期的分类
首轮放映档期: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票房成绩较高的电影院在影片起片之日起同步上映。
二轮放映档期:首轮放映结束后,一些规模较小的影院和老、少、边地区影院参与放映。
三轮放映档期:首轮和二轮放映结束后,剩余拷贝由影院自主安排上映。
电影档期的形成
档期根据观众的观影意愿决定,也是电影整体营销的一部分。
培养观众的“档期习惯”是关键。
中国电影档期特色
贺岁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初,以春节长假结束为终点,是中国最完善、竞争最激烈的电影档期。
五一档、 暑期档、 国庆档:分别对应劳动节、夏季和秋季以及国庆节期间,各有其特点和观众群体。
美国电影档期特点
冬季档期:新年第一个周五开始至春假前。
春季档期:春假开始至亡将士纪念日周末。
夏季档期:5月下旬至9月4日,时间跨度长,是片商最重视的档期。
秋季档期:9月5日起至感恩节前,目标观众多为女性。
岁末假日档期:感恩节前一个周末至新年,横跨感恩节和圣诞节。
电影档期是电影产业中一个复杂而精细的体系,它不仅关系到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也深刻影响着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同的档期特点有助于电影营销人员更好地制定策略,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