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夷陵之战简介

59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介绍:

一、战役背景

时间与地点

该战役发生于 公元221年7月(章武元年)至222年2月(章武二年),地点在今湖北宜都北部的夷陵(古称猇亭)。

直接导火索

关羽在219年失荆州后,东吴孙权为巩固江东,联合曹操对抗蜀汉。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以“为关羽复仇”为名发动进攻。

战略地位

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是战略要地,控制此地可进一步巩固东吴的江南统治。

二、战役经过

蜀汉行动

刘备率军沿长江南下,分兵两路:主力沿江南岸推进,黄权驻守江北,马良联络武陵蛮族。

初期取得一定进展,占领秭归,但东吴陆逊主动后撤至夷陵、猇亭一线,诱使蜀军深入。

东吴策略

陆逊采取“以逸待劳”策略,放弃地形优势,拉长蜀军补给线。

222年夏季,东吴在东南风助燃下,采用火攻战术:

朱然切断退路,潘璋直击中军,孙桓从夷道包抄。

蜀军营寨因木栅易燃被烧毁,被迫退守白帝城,损失惨重。

三、战役结果

蜀汉损失

现役兵力减少8万余人,黄权降魏,荆州南部五郡失守。

从此退出荆州战场,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之一。

东吴收获

巩固了江南统治,与曹魏形成长期对抗。

为后续开发江南地区奠定基础。

四、历史意义

战略意义

东吴以少胜多,展现了灵活战术与火攻优势。

蜀汉则因急于复仇而忽视战略布局,成为惨败典型。

历史评价

陆逊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大都督”,成为东吴名将。

该战役被《三国演义》详细描写,成为文学经典案例。

五、后续影响

三国格局:

蜀汉退出荆州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并维持近40年。

联盟重建:诸葛亮执政后,通过联吴抗曹策略,逐步恢复吴蜀联盟。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史料与学术讨论,涵盖战役背景、过程、结果及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