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中国共有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位居全球第一,成为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以下是主要遗产的亮点介绍:
一、代表性工程案例
新疆坎儿井 适应极端干旱条件,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构成,被誉为“地下运河”,历史超过600年,是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堨坝—婺源石堨
古徽州文化代表性水利工程,现存500余座古堨坝,其中500年以上5座,与古村落、古建筑等融合,形成独特水文化景观。
陕西凤堰梯田
乾隆年间开凿,梯田层级分明(300级),灌溉系统包含“渠、溪、田、塘”体系,与黄龙沟等溪水共同构成生态农业体系。
重庆秀山巨丰堰
以“无坝引水”为特色,通过无坝引水技术实现高效灌溉,是山区水利工程的典范。
二、遗产的科技与文化价值
科技原理: 包含“丘岗型湿地调蓄”“三合土防冲”等古智慧,如凤堰梯田利用地形优势实现自流灌溉。 文化意义
三、保护与传承
中国通过建立灌排协调机制,确保遗产持续发挥作用,同时推动乡村振兴。
38项遗产中,34项入选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这些遗产不仅是水利工程的杰作,更是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持续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智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