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

59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主要涉及以下步骤和分录类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计提企业所得税

期末计提

根据税前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为:

$$

\text{应纳税所得额} = \text{利润总额} - \text{各项扣除}

$$

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后,会计分录为:

$$

\text{借:所得税费用} \\

\text{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

月度/季度预缴

按月或季度预缴时,分录与期末计提相同:

$$

\text{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

\text{贷:银行存款}

$$

二、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

实际支付税款时:

$$

\text{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

\text{贷:银行存款}

$$

三、递延所得税的计提

暂时性差异分析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会计利润 > 税法利润,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利润 < 税法利润,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分录示例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假设差异为10万元,税率为25%):

$$

\text{借:所得税费用} \, 2.5 \text{万元} \\

\text{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 2.5 \text{万元}

$$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设差异为5万元):

$$

\text{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 1.25 \text{万元} \\

\text{贷:所得税费用} \, 1.25 \text{万元}

$$

四、特殊场景处理

亏损企业:

若企业亏损且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需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亏损抵减利润)。

税收优惠政策:

享受税收减免时,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相应减少所得税费用。

总结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需结合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及税法规定,核心步骤包括: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计提当期所得税;

2. 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差异调整递延所得税;

3. 完成月度/季度预缴和年度清算。

建议企业定期进行税务筹划,确保分录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