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练目标
1. 增强幼儿对溺水危险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如侧卧推水、抓住浮物)和互救方法;
3. 提高教师及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演练安全有序。
二、演练内容
知识讲解 - 专业人员进行防溺水知识培训,包括避免溺水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救生设备(如救生衣、浮板)等;
- 教导幼儿识别危险水域,不擅自进入无安全保障的水域。
模拟演练
- 场景一: 幼儿在游泳池边玩耍时,模拟有人掉入水中,其他幼儿需迅速呼救并使用救生设备施救; - 场景二
- 场景三:模拟户外溺水事故,演练快速疏散、报警和陆上急救(如清除口鼻异物、心肺复苏)。
实际操作
- 幼儿穿戴救生设备后,进行模拟游泳和自救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 教职工进行心肺复苏(CPR)等急救技能培训。
三、演练准备
物资准备
- 购置救生衣、浮板、救生圈等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
- 准备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创可贴)和担架。
人员安排
- 成立演练指挥小组,明确总指挥、现场指挥、安全保障等职责;
- 邀请专业医疗人员、消防员等参与演练。
安全保障
- 选择浅水区或安全水域进行演练,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 演练前进行安全教育,强调遵守规则,避免擅自行动。
四、演练流程
开场介绍
- 说明演练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幼儿理解;
知识讲解与设备演示
- 专业人员进行防溺水知识讲解和救生设备使用演示;
模拟事故与应急响应
- 模拟溺水事故,幼儿按预定的应急计划展开救援行动;
实际操作与总结
- 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教师点评指导,最后总结演练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 演练前对场地、设备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 教师需全程监督,避免幼儿擅自下水。
家园联动
- 通过家长会、签名承诺等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安全的监管意识;
- 建立家园共育机制,共同防范溺水事故。
通过以上方案,幼儿园可系统提升防溺水安全教育水平,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建议每年至少开展2次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