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
工程造价含义 从投资者角度:工程项目的投资费用总和
从交易角度:建设工程的建造成本
工程造价特征
- 大额性: 工程造价通常为数百万至数亿元 - 动态性
- 层次性:涵盖项目总造价、单位工程造价等不同层级
- 兼容性:需与工程进度、质量等管理要素协同
工程计价特征 - 单件性:
每个项目单独计价
- 多次性:如设计变更导致的多次计价调整
- 组合性:包含建筑、设备、安装等多部分费用
- 方法多样性:如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等
二、相关法规与计价依据
计价基本原理 - 静态投资:
建筑安装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等
- 动态投资:包含建设期利息、涨价预备费等
- 总投资:生产性项目含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非生产性项目仅含前者
计价依据 - 国家标准定额、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格信息等
- 例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10)
计价方法
- 分部分项工程计价: 按工程量乘以单价 - 综合单价法
- 工程量清单计价:通过清单项目编码和综合单价计算
三、造价管理核心内容
决策阶段:
进行投资估算和可行性研究
设计阶段:
编制工程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招标投标阶段:
确定合同价
施工阶段:
控制工程变更和索赔
竣工阶段:
编制竣工决算和保修费用处理
四、管理目标与原则
目标:合理确定造价,控制投资超支
原则:全面性、动态性、法制性
工具:BIM技术、造价软件(如广联达)
五、发展趋势
集成化:与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融合
国际化:采用国际计价规范和标准
绿色造价:考虑环保因素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综合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理论、计价方法及法规要求,为备考执业资格考试及实际工程管理提供系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