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的所在地,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十四年,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式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沧桑,故宫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权威和荣耀的象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故宫的占地面积达到了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实有房间8707间)。整个建筑群以三大殿为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宫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征战等。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形成了外朝的主要格局。内廷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
故宫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宫殿建筑采用高大的台基和巍峨的殿堂相结合的形式,屋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宫殿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同时,故宫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宫殿中常常出现各种宗教图案和雕刻,如龙凤呈祥、云水纹、莲花纹等,寓意着吉祥、和谐与美好。
1925年10月10日,故宫正式辟为“故宫博物院”,向公众开放。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1961年,故宫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