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农历各月份的别称,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农历一月)
正月 - 常见别称:元月、端月、初月、嘉月、陬月、新正、上春、柳月
- 特点:农历新年所在月,象征新的开始。
初一
- 初月:新月形如钩,故称初月。
十五
- 元宵节所在月,称上元月或小正月。
二、农历二月
二月
- 常见别称:杏月(因杏花盛开)、丽月(美好月光)、花月(与花期相关)、仲春、酣春
- 特点:春季中期,万物复苏,杏花飘香。
初二至初十四
- 仲春:春季第二个月,含“仲春二八”之说。
三、农历三月
三月
- 常见别称:桃月(桃花盛开)、季月(每季第三个月)、暮春、蚕月(养蚕关键期)
- 特点:春季末尾,气温回暖,桑蚕开始吐丝。
惊蛰
- 二十四节气之一,对应农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标志春雷乍动。
四、农历四月
四月
- 常见别称:清明月(清明节期间)、谷雨月(农事开始)、花开月(花卉盛开)
- 特点:春季农耕活动重要节点,气温适宜。
五、农历五月
五月
- 常见别称:蒲月(菖蒲生长)、榴月(石榴成熟)、仲夏
- 特点:夏季初至,湿热渐盛。
六、农历六月
六月
- 常见别称:季夏、暑月、焦月(天气炎热)
- 特点:夏季中期,荷花盛开。
七、农历七月
七月
- 常见别称:新秋、肇秋、兰月(兰花开放)
- 特点:秋季初至,气候凉爽。
八、农历八月
八月
- 常见别称:仲秋、桂月(桂花飘香)、壮月(丰收之月)
- 特点:秋季中期,丹桂飘香。
九、农历九月
九月
- 常见别称:菊月(菊花盛开)、授衣月(传统缝衣时间)
- 特点:秋季晚期,天气转凉。
十、农历十月
十月
- 常见别称:阳月(芙蓉绽放)、小阳春(农历十月)
- 特点:秋季末尾,气温回升。
十一、农历十一月
十一月
- 常见别称:冬月、畅月、葭月(芦苇生长)
- 特点:冬季初期,万物收藏。
十二、农历十二月
十二月
- 常见别称:腊月(制作腊肉)、冰月(气温低)
- 特点:冬季末尾,准备年货。
补充说明
节气相关: 部分别称与节气相关,如惊蛰(三月)、清明(四月)等。 文学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