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其计算方式一般以市场行情为依据,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种类的不同,存在技工和普工、大工和小工之分,具体工资标准可以参考以往用人单位的支付记录或农民工与现用人单位的协商结果。
工资清偿和支付方式
合法用人单位: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农民工工资的支付主体,应实行实名制管理,并与农民工书面约定或通过规章制度规定工资支付标准、时间和方式等内容。
非法用工单位:
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招用的农民工,或违法分包、个人承包工程未支付工资的,应依照法律规定执行工资清偿责任。
用工单位责任:
使用个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或未依法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的单位派遣的农民工,拖欠工资时,用工单位应清偿,并可依法追偿。
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
这些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应依法予以清偿,不清偿的,由出资人清偿。
用人单位变更:
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或解散前,应依法清偿拖欠的工资,或经与农民工书面协商一致,由承继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清偿。
工资水平
农民工工资水平受地区、技能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技术熟练的农民工日工资可达500-600元,月薪可达5000-10000元;在二三四线城市,月薪通常在2500-4000元,经济不发达的一线城市月薪约为3500-6000元;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月薪可达5000-10000元。
法律保障
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等,要求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对拖欠工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被刑事拘留、判刑,以及支付高额赔偿金等。法院也会依法强制执行判决,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民工工资的支付主体主要是合法用人单位,工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有明确的法律保障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议农民工在就业时选择有合法资质的单位,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遇到工资拖欠时能够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