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始末如下:
事件宣布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
学术界的质疑与调查
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和质疑。近两百名科学家质疑贺建奎的临床实验的伦理问题,当晚广东省立即立案展开调查。
贺建奎的回应
11月28日,贺建奎出面回应,对自己的实验表示歉意,并表示会对其负责。他在公开的视频中表示“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我们坚信历史会站在我们这边)。
官方与法院的回应
2019年1月21日,新华社发布快讯,指出该事件系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私自组织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同年12月30日,“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等三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分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后续影响与法律完善
2021年,刑法修正案中明确了对基因编辑的处罚,标志着这个事件彻底结束。贺建奎所用的技术是CRISPR-Cas9技术。
社会反响
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众多科学家、医学伦理专家和公众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事件不仅引发了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安全性讨论,也促使中国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完善。
综上所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是一起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涉及伦理、法律和社会的广泛争议。该事件提醒我们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科技发展的安全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