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网通办”与“证照分离”
通过在线平台整合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减少企业跑腿次数。例如,将营业执照与经营许可分离,推行“秒批”或“即来即办”。
压缩审批时限与流程优化
明确缩短审批时间,推行“秒批”服务,对部分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如合肥通过“全省一单”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无差别受理。
跨区迁移与实名登记
允许企业异地迁移直接办理登记,完善企业实名登记机制,打击冒名登记行为。
二、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减税降费政策
落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取消不合理收费。
社保与金融优惠
推广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降低贷款利率。
三、加强法治保障与公平竞争
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完善商号保护法律制度,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反垄断与公平竞争审查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市场垄断,规范平台收费行为。
四、优化金融服务与创新
普惠金融与融资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数据开放与信用体系
推广工程建设项目“一码全链”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与线上追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五、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交通物流与信息化建设
改善交通物流设施,推进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站式”园区服务。
政务服务平台优化
推出“粤省事”等集成民生服务小程序,实现政务事项“统一办理”,推行建筑垃圾处置“一键直达”。
六、强化政民互动与监督
人大监督与民主机制
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通过人大代表常态化调研、建议办理机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精准司法服务
法院设立企业纠纷绿色通道,引入专业调解,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培训,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以上举措体现了“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平衡,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产业特色,进一步细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