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以下是其核心信息及代表作品的总结:
一、生平背景
籍贯与迁徙 祖籍山西太原,曾祖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其曾祖父时迁河南新郑。2. 仕途与成就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参与整理国家藏书。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3. 时间线
元和十年(815年)任杭州、苏州刺史,会昌二年(842年)致仕,大中元年(846年)卒于洛阳。
二、文学特色
现实主义传统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代表作包括《新乐府》和《秦中吟》。
语言风格
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老妪能解”,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比喻。
艺术手法
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事件突出主题,如《卖炭翁》展现劳动人民的艰辛。
三、代表作品
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被誉为“诗史”。
《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的故事讽刺社会腐败,展现民生疾苦。
讽喻诗
《新乐府》:包含《秦中吟》等50首,主张以诗讽喻时政。
闲适诗与感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借古喻今,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暮江吟》:描绘自然景色,抒发现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历史地位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与元稹共同推动诗歌向现实主义转型,影响后世文坛。 文学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关注民生著称,其创作理念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