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燃煤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流化床特性,通过燃料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实现高效燃烧和热量传递。以下是其核心工作原理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构成与工作流程
燃料供给系统 燃料经破碎后通过给煤机送入炉膛,与高温烟气混合后着火燃烧。
流化床核心区域
- 一次风: 从炉床底部送入,形成初始气流,使燃料颗粒悬浮并开始燃烧。 - 二次风
- 燃料在高温气流作用下呈流化状态,形成类似流体的宏观特性,颗粒间混合均匀且可自由运动。
热量传递与蒸汽生成 高温烟气通过换热面传递热量给水,水被加热为蒸汽,蒸汽进入过热器进一步升温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输出。
排放系统
燃烧后的烟气经除尘、脱硫、脱硝等处理后,通过烟囱排出。
二、关键原理与特点
流态化原理
- 颗粒在气流作用下从静止过渡到流态化状态,最低流速为临界流化速度(约4-8m/s)。
- 流态化床具有颗粒混合均匀、床温分布均匀、易控制等特点。
循环系统
- 燃烧后的烟气携带部分固体颗粒进入旋风分离器分离,颗粒被回收并返入炉膛参与二次燃烧。
- 循环系统确保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热能的高效利用。
分系统协同工作
- 炉膛(燃烧系统): 高效放热,实现燃料的快速燃烧。 - 汽水系统
- 两者紧密协作,完成能量转换和蒸汽生成。
三、优势与环保性
高效燃烧:流化床技术使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效率提高30%-50%。
低污染排放:通过烟气脱硫、脱硝等装置,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燃料适应性:可燃灰分、结块燃料等复杂物料也能实现稳定燃烧。
综上,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流化床燃烧与循环系统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高效、清洁的燃煤过程,是现代电力、化工等领域的重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