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居里(Marie Curie),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kłodowska),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1934年7月4日逝世于法国巴黎,是波兰裔法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被誉为“居里夫人”。她以开创性放射性研究闻名于世,是首位获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唯一在两个不同领域(物理学和化学)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一、教育背景与早期生活
家庭影响:出生于教育世家,父亲是物理教师,母亲是校长,自幼培养科学兴趣。
求学经历:1891年赴巴黎大学学习,克服语言障碍和生活困难,1898年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镭和钋。
二、科学成就
放射性元素发现 - 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和钋两种新元素,开创放射化学领域。
- 1903年,因放射性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的女性。
镭的纯化与研究
- 1902年提炼出极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定其原子量,确立镭的存在。
- 1911年因镭的纯化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两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放射性理论与应用
- 提出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为核物理和医学发展奠定基础。
- 镭的放射性首次用于癌症治疗,开创放射疗法。
三、社会影响与荣誉
女性科学地位: 打破男性主导的科学界,成为首位巴黎大学女教授。 荣誉与奖项
四、个人品质与遗产
坚韧精神:克服性别歧视和社会压力,以“执著、勇敢、奉献”著称。
教育贡献:培养了无数年轻科学家,推动全球放射性研究发展。
玛丽·居里的科学探索不仅推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理解,更激励了后世女性在科学领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