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与校准是计量领域中两个核心概念,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不同
检定 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通过实验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属于 强制性全面评定
,是量值传递的起点。
- 例如:贸易结算用的压力表需强制检定,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校准
对比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通过修正值或校准因子调整示值,属于 非强制性的量值溯源操作。
- 例如:实验室常用分析天平的校准,通常由使用者自行安排。
二、对象与范围
检定
仅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对象,如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领域使用的计量器具。
校准
覆盖强制检定之外的所有测量设备,包括生产、服务提供等环节中广泛使用的仪器。
三、依据与性质
检定
严格依据国家授权机构制定的检定规程,具有 法制计量管理属性,属于执法行为。
校准
可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组织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属于 自愿的溯源性操作。
四、周期与方式
检定
按法律规定周期实施,例如压力表每2年检定一次。
校准
周期灵活,可根据设备使用频率、重要性等因素调整,可自行校准或委托专业机构。
五、结论与法律效力
检定
必须给出合格/不合格判定,结论具有 法律效力,可作为计量器具检定的法定依据。
校准
仅报告示值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 不判定合格/不合格,结果用于设备维护或性能评估。
六、其他相关概念
标定: 通过标准器补偿系统误差,改善仪器精度,通常用于高精度仪器。 校验
总结:检定是强制性的全面评定,校准是自愿的误差修正过程。两者共同保障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量值统一,但适用范围和管理要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