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盘点制度及流程是确保资产与账目一致性的重要管理措施,通常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一、盘点目的
1. 确保账实相符,防范资产流失。
2. 发现管理漏洞,优化库存结构。
3. 为财务报告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二、盘点范围
仓库盘点 :覆盖库存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固定资产盘点:
包括设备、房产等长期资产。
承包线与资金盘点:
承包线物资及银行存款等。
三、盘点方式与周期
定期盘点
- 每月28号完成仓库全面盘点,次月3号前提交财务部复核。
- 每半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大盘点。
动态盘点
- 不定期对重点物资(如贵重商品、特殊药品)或库存不足项目进行抽查。
四、职责分工
仓储部
- 组织月度/季度定期盘点,编制初步报告。
- 配合财务部及审计部门抽盘。
财务部
- 监督盘点过程,审核数据准确性。
- 账务调整及盈亏处理。
其他部门
- 行政办公室:协调年中和年终盘点。
- 技术服务部:负责承包线物资盘点。
五、盘点流程
计划制定
- 财务部提前2天通知仓储部,明确时间、范围、责任人。
- 各部门准备相关单据和库存信息。
现场执行
- 两人一组清点实物,核对库存表,记录差异。
- 动态盘点需随时进行,重点关注易损或贵重物品。
数据整理与报告
- 盘点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完整报告,附差异分析及调整建议。
- 财务部审核后进行账务处理。
六、异常处理
盘盈/盘亏:
需查明原因(如记账错误、资产损坏),及时调整账目。
责任追究:明确责任人,短少或损坏由直接责任人赔偿,集体责任共同承担。
七、附则
盘点工具需定期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不同行业可根据资产特性调整盘点频率(如零售业日盘、制造业月盘)。
通过以上制度与流程,企业可有效控制资产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际执行中需结合行业特性和企业规模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