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0年最冷的冬天”这一说法,综合气象专家的分析和监测数据,可以总结如下:
一、2020年冬季的特殊性
极端低温事件 2020年12月我国多地出现极端低温,如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最低气温突破冰点,甚至出现降雪。其中,北京12月20日创1966年以来最低气温-20.2℃。
短期极端天气
该年冬季受冷空气南下、地形影响显著,导致局地强降雪和霜冻,但气象部门明确表示未达到“60年最冷”的气象标准。
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气温偏低的关联性
拉尼娜年通常与冬季气温偏低相关,因海洋温度变化影响大气环流,导致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但气象专家强调,拉尼娜并非唯一因素,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气候更复杂。
“双拉尼娜年”的叠加效应
2020-2021年出现“双拉尼娜年”,可能加剧了冬季低温趋势,但仍未达到历史极值。
三、科学判断与谣言澄清
冷冬的界定标准
气象学上冷冬通常指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低于常年值,但“60年最冷”需基于30年气候平均值。目前可确认的是,2020年冬季均温为1966年以来第8低,未达到60年极值。
谣言传播机制
部分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因“初霜冻”“双拉尼娜年”等关键词放大降温影响,但气象部门明确表示,这些现象与“60年最冷”无必然联系。
四、未来展望
气象预测显示,2021年冬季可能延续偏冷趋势,但气象学家仍需综合分析大尺度环流、海洋温度等多因素,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总结:
2020年冬季出现极端低温事件,但“60年最冷”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属于社交媒体传播的天气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