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明确固定资产的定义、管理目的、适用范围和管理原则。例如,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价值较高、持有期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例如,总经理负责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资产的登记、记录和核算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购置:
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包括预算、审批、采购、合同签订等步骤。例如,固定资产的购置需经过预算,由总经理批准后方能进行,购置固定资产的采购部门应当进行供应商的比较和评估。
固定资产登记与验收:
规定固定资产登记、验收和卡片填写的程序。例如,财务部门应当及时将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填写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验收应由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并填写验收报告。
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
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日常管理工作。例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应当符合其设计和用途,不得私自改变用途,使用人员应当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并填写维护记录。
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
规定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的程序。例如,固定资产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或出现严重损坏时,应当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置。
固定资产盘点与清查:
规定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和清查,确保账实相符。例如,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核对固定资产的登记情况,确保资产的准确性,使用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提出盘点报告。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
规定固定资产档案的建立、保管和更新。例如,综合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做好固定资产的分类,统一编号,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登记卡。
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可以直接在左侧登记资产信息,具有多维度统计功能,可按部门、状态等进行原值/净值统计,统计结果将自动生成图表。
这些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