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是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中的名句,现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原文与注释
原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注释:
“君”:对男子的尊称,多见于女性诗词中表达对心仪男子的爱慕。- “生”:指代出生或存在的时间差。- “化蝶”:典出《庄子·齐物论》,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二、核心含义
时间错位的无奈 诗句通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反复咏叹,表达两人因出生时间差异无法相守的遗憾。这种无奈源于生命的不可逆性,暗示了缘分或命理的安排。
情感的遗憾与执着
- 前两句“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直接抒发了双方对相遇时间的怨恨,凸显了爱情中“错位”的痛苦。 - 后续“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以反语强化这种遗憾,表达对永恒爱情的向往。
空间与命运的阻隔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以夸张手法描绘空间距离的遥远,象征现实中的阻隔力量(如年龄、身份等)。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则以浪漫主义意象表达对团聚的渴望,隐喻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三、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 全诗仅二十句,却通过重复和对比手法强化情感表达。- 意象选择
四、历史背景
该诗出土于1974-1978年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属于唐代陶瓷器上的铭文。作者身份存疑,但结合内容可推测为文人或工匠所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与情感表达方式。
五、相关作品对比
与现代网络作品《最远的距离》同名,但情感基调不同。原诗侧重纯真爱情与命运无奈的古典美学,而网络作品多借用车距、时间等元素表达现代情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