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规则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准则,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刑事诉讼流程
侦查阶段(公安阶段) 从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到案件移送检察院,需在3个月内完成。公安机关负责收集证据、讯问、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并制作侦查终结报告。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阶段)
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应在1个月内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复杂案件可延长15日。此阶段包括讯问、询问、勘验、鉴定等程序,需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
审判阶段(法院阶段)
法院对起诉书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公开审理。审理前需熟悉案情、制定庭审计划,并对证据合法性进行审查。
二、证据规则
合法性原则
证据必须依法收集,禁止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非法证据需排除。
客观性、关联性、充分性原则
证据需真实反映事实、与案件直接相关且形成完整链条。
供述补强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单纯口供不足以定罪,需其他证据佐证;非法取证将导致证据无效。
三、程序保障
当事人权利保障
包括告知诉讼权利、申请排除非法证据、检举揭发权等。
法律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内部通过案件管理部门对办案流程、法律文书进行监督,发现违法情形及时纠正。
特殊程序
涉及未成年人、缺席审判、违法所得没收等特殊案件的专门程序。
四、附则
规则体系: 包含684条,涵盖从立案到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 修订历程
以上规则确保刑事诉讼公正、合法进行,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