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需同时满足以下四个要素,且各要素之间需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
一、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行为人的欺骗行为直接导致他人财产权益受损。需注意,诈骗罪不包含拐卖妇女、儿童等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也不包括金融机构贷款诈骗(需另行认定贷款诈骗罪)。
二、客观要件
欺诈行为的实施 包括虚构事实(如编造不存在的投资项目)或隐瞒真相(如隐瞒债务已偿还),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因果关系
欺诈行为必须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作出财产处分(如转账、签订合同)。
结果要求
行为人或第三者因此取得财产,且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三、主体要件
自然人主体: 诈骗罪主体为一般自然人,单位不构成此罪。 刑事责任能力
主观故意: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四、主观要件
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欺骗他人并获取财物。
非法占有目的:从主观层面体现为排除他人对财物的占有,将财物据为己用。
补充说明
数额标准:不同地区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有具体界定,通常以人民币金额衡量。
其他情节:如多次诈骗、入户诈骗、诈骗致人重伤等,可能加重处罚。
若案件事实与上述要素完全契合,则可认定构成诈骗罪;若存在缺失或矛盾,则需进一步查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