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引领核心作用
强化组织建设
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如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经营型合作社),实现集体资产统一管理、资源开发与收益分配。例如,高密市推行“党建+村务自治”模式,将集体经济纳入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内容,形成责任倒逼机制。
培养后备力量
挖掘政治素质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两委”成员作为后备干部,通过培训提升其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形成“头雁效应”。如南源乡通过“思想素质+致富带富能力”标准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二、资源整合与盘活
土地资源优化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权属清理等方式,将闲置宅基地、荒地、林地等集中整合,用于规模化种植或产业发展。例如,马家乡垴后村通过流转130余亩土地发展红薯种植,或霍热孜托格拉克村收回291亩闲置土地用于机械化种植。
资产运营创新
对旧学校、厂房等固定资产进行承包或改造,或通过村集体入股合作社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如某村将闲置厂房出租给农业加工企业,或村集体以土地、劳力入股合作社参与农产品加工。
三、产业升级与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培育
结合地理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如马家乡以红薯种植及深加工为核心,或南源乡打造农业旅游与休闲观光产业,推动一二产业融合。
产业链延伸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延伸产业,提高附加值。例如,某村通过深加工红薯制品增加收益40%,或利用农业园区吸引企业投资实现产业升级。
四、机制创新与保障
利益联结机制
推行“村集体+农户”“村社联建”模式,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确保集体与农户共享收益。如某村通过股份合作社让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按比例分配收益。
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规范收支管理,确保收益稳定。例如,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监督保障集体资产安全。
五、政策支持与外部合作
争取财政补贴
积极申报政府项目(如农业补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启动资金、设备购置等问题。
招商引资与联村共建
引进现代化企业或联合周边村庄共建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某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农业加工企业,或与邻村联合建立集体联合社。
以上经验做法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等多措并举,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关键在于坚持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并重,确保改革红利覆盖全体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