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水质检测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T 244-2016)和《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制定,涵盖以下关键指标:
一、核心指标及限值
pH值 - 范围:6.5-8.5
- 目的:确保消毒剂有效性及人体舒适度。
温度
- 范围:23℃-30℃
- 目的:提供舒适游泳环境并保证消毒剂效果。
浑浊度
- 限值:≤1 NTU(散射浊度单位)
- 目的:反映水中悬浮颗粒,影响消毒效果和透明度。
余氯
- 游泳池水:0.3-1.0 mg/L(游离性余氯)
- 浸脚池水:5-10 mg/L
- 目的:持续杀菌,防止微生物滋生。
尿素
- 限值:≤3.5 mg/L
- 目的:过高易与氯反应生成氯胺,刺激呼吸道和皮肤。
二、其他重要指标
溶解性总固体(TDS)
- 限值:≤100 mg/L
- 目的:反映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耗氧量(DO)
- 限值:≤12 mg/L
- 目的:评估水体自净能力及污染程度。
细菌总数
- 限值:≤18 个/L
- 目的:反映水受生物污染程度。
大肠菌群
- 限值:每100 mL水≤300CFU
- 目的:判断水污染来源及安全性。
三、检测方法与频率
温度: 使用水温计定期测量。 pH值
余氯/游离性氯:每日检测。
浑浊度:每日检测。
尿素:每月检测一次。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每周检测一次。
四、其他注意事项
消毒剂选择:优先选用氯系消毒剂,并确保有效氯残留达标。
换水频率:尿素超标时需增加换水次数。
边缘清洁:定期清洁池边及水面,防止二次污染。
以上标准综合了卫生防疫与游泳体验需求,建议游泳场馆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