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综合经济、社会、民生等多方面指标,具体如下:
一、经济基础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超过3000美元(按1980年价格计算),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万元(2000年不变价);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8000元。
二、生活质量指标
消费能力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40%(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住房条件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三、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
教育与医疗
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四、城镇化与民生改善
城镇化率
达到50%,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
基础设施与信息化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互联网覆盖广泛。
五、区域协调性
区域差异: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家庭存款需达50万,中西部地区20万左右; 城乡差距
六、可持续发展
经济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单位GDP能耗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总结:2020年小康社会标准以经济持续发展为根基,通过收入提升、消费升级、社会保障完善等多维度指标,旨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