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和232是两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主要区别如下:
一、物理特性与传输方式
传输线路 - 232使用单端信号传输(DB9端子),需通过TX/RX线实现半双工通信;
- 485采用差分信号传输(A/B线),支持全双工通信。
传输距离
- 232传输距离短,标准值约15米,实际约50米;
- 485传输距离远,可达1200米以上。
抗干扰能力
- 232因单端信号易受干扰,抗干扰能力较弱;
- 485通过差分信号技术,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复杂电磁环境。
二、数据传输模式
232: 半双工,同一时间只能发送或接收数据; 485
三、应用场景与兼容性
应用领域 - 232:适用于短距离、低干扰的本地通信,如计算机与打印机连接;
- 485: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物联网等需要长距离、多设备互联的场景。
兼容性
- 485可兼容RS-232设备,但需通过转换器实现;
- 232兼容性较差,仅限同类RS-232设备直接连接。
四、其他差异
传输速率: 485可达10Mbps,232通常为5-10kbps; 接线要求
协议标准:485是传输协议(RS-485),232是电气特性标准。
总结:485在传输距离、抗干扰和多点通信方面优势显著,但需额外接线和终端电阻;232则因简单、成本低,适用于短距离、低干扰的简单通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