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伍子胥简介

59

伍子胥(约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其人生经历以复仇、辅政、兴吴著称,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以下是主要信息梳理:

一、出身与早年经历

贵族背景

伍子胥出身楚国名门,曾祖父伍参助楚庄王成就霸业,祖父伍举为右司马,父亲伍奢曾任太子太傅,家族在楚国显赫。

家族悲剧

其父伍奢因直言敢谏被楚平王杀害,兄长伍尚亦被牵连,伍子胥被迫逃亡至吴国。

二、辅佐吴国与军事成就

刺杀吴王僚

伍子胥投奔吴王阖闾后,策划并成功刺杀吴王僚,帮助阖闾夺得王位,后任吴太宰。

伐楚战争

- 提出“分兵三部”战略,率军攻入楚都郢(前506年),掘平王墓并鞭尸三百,为家族复仇。

- 与孙武合作,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主力,奠定吴国霸业基础。

三、政治改革与经济建设

制度革新

主导吴国法制改革,奖励农耕、整顿城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水利工程

主持修建胥江(人工运河),改善漕运与灌溉条件,促进苏州地区经济发展。

四、悲剧结局

因与吴王夫差矛盾,伍子胥被夫差赐剑自刎,抛尸江上,其临终预言“十年后吴国破齐”(前484年)后应验。

五、历史评价

军事贡献:

开创水战兵法,奠定吴国军事优势。

政治影响:推动吴国成为春秋一霸,开创江南强国局面。

文化象征:以忠孝两难著称,成为后世忠臣义士的典范。

伍子胥的传奇人生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背景下的个人奋斗与时代洪流,其事迹至今仍被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