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其核心内涵和时代发展可概括如下:
一、核心内涵
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通过发动群众参与矛盾调解,实现问题解决在基层,达到“捕人少、治安好”的效果。
矛盾不上交
强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二、历史发展
起源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立,最初针对农村矛盾纠纷,提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原则。
发展与创新
- 新时代拓展: 十八大以来,枫桥经验融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风险防控等要素,形成“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的新经验。 - 实践案例
三、核心价值
群众路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力量解决问题。
法治思维:通过调解、仲裁等法治手段化解矛盾,实现依法治理。
预防为主:通过矛盾排查、风险防控,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萌芽阶段。
四、时代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被写入中共中央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国际影响:成为全球基层治理的标杆,展示“中国之治”的效能。
通过60余年的实践,枫桥经验从农村治理延伸至城市管理,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